• 訂閱/取消訂閱電子報
  • 會員專區
  • 我的報名表
  • 關於和泰純青
    • 理念宗旨
    • 交通資訊
    • 誠信經營規範
    • 大事紀
    • 財務報告
    • 成果報告
    • 常見問題
    • 隱私權宣告
  • 幼兒學童
    • 純青學堂
    • 純青學堂園地
    • 純青學堂分佈圖
    • 純青體育
    • 純青體育園地
    • 純青體育分佈圖
  • 學青社青
    • 學青社青介紹
    • 純青學堂國中部
    • 純青學堂國中部園地
    • 純青學堂國中部分佈圖
  • 幸福家庭
    • 幸福家庭介紹
    • 幸福家庭課程
    • 課程回顧
  • 樂齡生活
    • 樂齡生活介紹
    • 樂齡生活園地
    • 課程回顧
  • 公益活動
    • 公益活動介紹
    • 交通安全繪畫比賽
    • 優良駕駛子女獎學金
    • 十秒鐘愛一生
  • 課程報名
  • 純青文章
    • 文章選讀
    • 美好人生
    • 電子報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臉書粉絲頁
  • LINE
  • Instagram
和泰純青基金會

和泰純青基金會

  • 關於和泰純青
    • 理念宗旨
    • 交通資訊
    • 誠信經營規範
    • 大事紀
    • 財務報告
    • 成果報告
    • 常見問題
    • 隱私權宣告
  • 幼兒學童
    • 純青學堂
    • 純青學堂園地
    • 純青學堂分佈圖
    • 純青體育
    • 純青體育園地
    • 純青體育分佈圖
  • 學青社青
    • 學青社青介紹
    • 純青學堂國中部
    • 純青學堂國中部園地
    • 純青學堂國中部分佈圖
  • 幸福家庭
    • 幸福家庭介紹
    • 幸福家庭課程
    • 課程回顧
  • 樂齡生活
    • 樂齡生活介紹
    • 樂齡生活園地
    • 課程回顧
  • 公益活動
    • 公益活動介紹
    • 交通安全繪畫比賽
    • 優良駕駛子女獎學金
    • 十秒鐘愛一生
  • 課程報名
  • 純青文章
    • 文章選讀
    • 美好人生
    • 電子報
  • 最新消息
首頁純青文章文章選讀溝通前奏—價值觀差異的處理、成長與共創

溝通前奏—價值觀差異的處理、成長與共創

發佈日期:2025.05.20
老師若「遲到」,不同世代的人會不會有不同的解讀?講座現場的答案是:會。年長者認為「沒有遵守基本的守時,身為老師應該要準時」,年輕的聽眾則認為「老師可能路上遇到交通問題,不覺得遲到有多嚴重」
分享 分享

文:謝欣惠 諮商心理師
圖:Pexels  https://www.pexels.com/

老師若「遲到」,不同世代的人會不會有不同的解讀?講座現場的答案是:會。年長者認為「沒有遵守基本的守時,身為老師應該要準時」,年輕的聽眾則認為「老師可能路上遇到交通問題,不覺得遲到有多嚴重」,前者會對老師有負面評價,把「遲到」歸因於「人」,後者把「遲到」歸因於「情境」,因此若老師遲到則不會太多負面感受。

年長者的角度有什麼好處呢?當歸因在「人」,我們比較有掌握感、控制感,甚至可以培養更多的負責,建立起職場的好形象,壞處就是緊張緊繃,可能影響關係;當歸因在「情境」,有什麼好處呢?感覺到被理解被接納,人際間也比較舒適和諧,可以建立好的網絡,壞處就是可能形成慣性而影響到個人形象與團隊效能。

那有對/錯嗎?大家一致的回答:沒有。所有的想法都有其價值與相對要付出的代價,不會全好/全壞,關鍵在於願不願意「覺察自己」的想法,了解好處/壞處,跨出自己的想法,了解他人想法的好處/壞處。

世代的差異在生理上、文化上是必然存在的,那衝突/對立何以如此大呢?倘若我們把自己世代的想法價值觀上到「規條」般的真理,從「我認為」準時是美德,上到「所有人」都應該要準時才是對的,沒有藉口、沒有理由,自然就容易產生衝突/對立,因此「差異」並非衝突/對立的主要原因,而是價值觀上到「規條」且設定為普世真理,對方也應該要做到,就容易出狀況。

除了上述,另一個容易被誤會、無法溝通的原因,在於當有壓力或緊急狀況,我們容易被對方的一個口氣、行為、語言給激怒,激怒時的爭執,往往與事件、想法無關,而是許多「慣性」在反應,而非真的在「回應」。

這個「被激怒」的慣性反應,是內在歷程的結果,我們用「互動要素」來說明:舉「年長者」要「年輕者」協助,「年輕者」不回應的案例說明。
1. 聽見/看見:接收訊息。
聽見年長者快速而大的聲音說:你是不會來幫忙喔!
2. 賦予意義:針對接收到的訊息(語言+非語言)。
我又不是你的員工,大家各自分工,我自己有要做的事,憑什麼叫我、對我大小聲,年紀大就可以不尊重人喔!
3. 感受:基於上面的意義,產生的感受。
生氣、憤怒、擔心、不安
4. 感受的感受:對於擁有的某種感受有負面評價,不允許自己感受此感受,因而產生對此感受的感受。
認為自己怎麼生氣了、怎麼對年長者生氣,真不應該,太尷尬了。
尷尬就是感受的感受。
5. 防衛機制:無法接納自己內在而想要防衛、想保護自己,通常有戰/逃/僵住
我不能接受我自己是愛生氣的人,不要被發現我很尷尬,想躲。
6. 規條:對於自己內在的真實想法感受,有一些如真理的規定,影響自己決定要不要說、能不能說。
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的事情做好,各自分工;應該要尊重年長者;不應該在職場起衝突…..糾結著這些、又想防衛自己真實的感受
7. 回應:基於前面的2-6的內在歷程,最後選擇一個熟悉的回應方式
不回應,直接去做自己的事情
 
幾秒鐘的事情,卻是內在許多糾結歷程的結果,看起來一臉不屑的年輕人不理會年長者,事實上卻剛好相反,很可能有自己的立場,但是,選擇了想要尊重對方,內在自己衝突了,最後無法接納自己,導致行為反應反而形成一種不尊重,所以,如果我們太快就從一個人的行為反應去理解定義對方,我們就更不可能跨越差異,而產生認識和理解。

這個互動要素的歷程中,最讓人糾結的是「感受」,當不接納感受,就會產生對不接納的另一個感受,若我們又壓抑/否認,這股原來單純的難過或生氣,就可能夾雜著不安、害怕,內在火化累積越來越大,可能就炸掉、遷怒、傷害身體。

    總的來說,可以有兩部分的自我準備,當我們要跨出自己的世代,和其他世代的人溝通,可以檢視的是:
1. 覺察自己的價值觀,檢視價值觀是否有上綱到規條、真理,認為對方也應該如此,若有這樣的規條,可以進行「規條轉化」。
規條轉化:
(1)寫下規條的句子:人做事就永遠應該要負責到底
(2)認回自己的價值觀:「我」做事就永遠應該要負責到底
(3)把「應該」改成「可以」:人做事就永遠可以負責到底
(4)把「永遠」改為「符合實際」的情境,至少三個(依各人選擇)
            當我承諾要完成,我就可以負責到底
            當事情是我選擇且願意執行的,我就可以負責到底
            當事情具有極大影響性,且是我的範圍內,我就可以負責到底
2. 覺察自己是否有對感受的評價,當對感受抱有評價,還沒溝通可能就已經先產生自己跟自己的衝突/對立,不利於與他人溝通,我們需要先讓自己內在和諧一致,若發現自己有無法接納的感受,可以做「自我疼惜」的練習。
自我疼惜:
(1)覺察(Awareness):停下來,感覺一下自己現在怎麼了?有什麼感受?當感受能被「命名」,就可以帶來一些舒緩。
(2)向人承認(Acknowledgment):想在內在跟說出來不同,當可以向人坦承,就是感受被承認、認可、先被自己接住,承認的過程也是對自我價值的認可,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穩定。
(3)接納(Acceptance):接納感受並不會發生可怕的事情,反而可以讓內在更整合,對事情和他人的觀察和判斷更完整,如此才能幫助自己誠實面對自己,並且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麼,所有的感受都牽連著自己內在真實的渴望,或者未滿足的期待,需要我們去靠近和幫助自己。
(4)行動(Action):當我們承認並且那所有的感受,我們比較容易知道自己的全貌,如此,才有機會選擇用什麼方式處理感受,以及表達自己想要的,取代慣性的刺激/反應。
 
當職場上與他人發生衝突,特別是跨世代的同事,可以檢視一下自己對世代的價值觀,為自己完成上述的調整,如此,我們都可以「跨」出差異,與他人連結、共創。
 
回列表
分享 分享
TOP
財團法人和泰純青社會福利基金會
地址: 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190巷35號2樓
電話: (02)2717-3899
傳真: (02)2717-5299
信箱: chun.chie@msa.hinet.net

關於和泰純青

  • 理念宗旨
  • 交通資訊
  • 誠信經營規範
  • 大事紀
  • 財務報告
  • 成果報告
  • 常見問題
  • 隱私權宣告

服務項目

  • 幼兒學童
  • 學青社青
  • 幸福家庭
  • 樂齡生活
  • 公益活動
  • 課程報名

本會訊息

  • 純青文章
  • 最新消息

關注我們

  • 和泰純青Facebook
  • 和泰純青LINE
  • 和泰純青Instagram
© 2021 CHUN CHING SOCIAL WELFARE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
Power by A-cart網頁設計

訂閱電子報

驗證碼